科创智云平台

通知公告:软件园孵化器组织企业参加北京第十三批海聚工程申报政策讲解会

2017-08-30

首页 >> 产业政策 >>中关村 >>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数字经济引领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详细内容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数字经济引领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时间:2020-10-16     【转载】

各有关单位、中关村各分园: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数字经济引领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已经我委2020年第8次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2020年10月14日

  (此件主动公开)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数字经济引领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

  为贯彻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中关村示范区)创新策源和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通过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资源禀赋,紧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机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夯实技术创新底座为基础,以数字技术赋能培育十大新业态为重点,以七大新场景建设、培育企业矩阵、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完善治理体系为路径,精准发力,重点突破,全力实现中关村示范区始终在全国乃至全球数字经济领域的技术引领、产业引领、应用引领、集群引领、生态引领和规则引领,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创新提供新动能,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发挥创新引擎和重要支撑作用。

  (二)基本原则

  战略导向、服务大局。精准把握国家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入落实全市工作部署,以支撑服务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充分调动各类资源要素,引导中关村创新创业主体敢于创新、不断探索、积极开拓,力争在国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中贡献“中关村力量”。

  创新引领、技术支撑。始终瞄准全球科技创新前沿领域,紧抓数字化转型重大机遇,充分发挥中关村示范区产业先发优势,支持重大颠覆性前沿技术研发,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中关村数字技术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渗透,激发深层次的产业变革,释放创新活力,实现产业赋能,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数据驱动、融通开放。遵循数字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加快培育以数据为核心要素和重要驱动力的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相关规则政策,充分激发数据流动活力,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充分发挥中关村示范区在国际创新网络重要节点作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增强数据使用和新业态发展的国际共识,共建有利于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则制度体系。

  企业主体、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进一步发挥中关村示范区政策创新“试验田”作用,在数字经济监管治理、应用场景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试点示范,以新模式、新路径开创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

  (三)发展目标

  到2022年,中关村示范区数字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创新和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一批领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迅速成长,全力建设成为国内数字经济发展技术策源地、全国数字经济改革创新示范区和全球领先的产业创新高地。主要目标包括: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到2022年,中关村示范区数字经济企业总收入规模超过4.6万亿,年均增速不低于15%。

  ——技术实力显著提升。围绕算力提升、算法优化、数据采集传输和重点行业融合应用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应用创新技术,构建便捷高效的技术适配体系,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前沿技术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生态。

  ——企业集群优势凸显。面向工业互联网、协同办公、新零售等重点领域,加快培育10家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型领军企业、100家独角兽企业和国内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企业,涌现出一批科技创新企业,数字经济企业集群式发展优势凸显。

  ——产业生态环境良好。支持数字经济示范区和特色产业园建设,加快开放一批示范应用场景,支持一批数据交易平台、中试基地、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探索、试点落地一批创新政策,进一步营造符合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良好产业生态和政策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夯实数字经济创新底座,实现技术引领

  加强数字经济底层技术的研发攻关,积极布局算力、算法、数据、安全等数字技术新赛道,强化行业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充分发挥“中关村方案”作用,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底座。

  1.发展集成电路、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提高算力水平。支持企业和高校院所加快通用芯片、大数据底层框架、分布式存储、云原生和云容器等共性技术研发布局,支持基于中关村技术的人工智能超高速计算中心、公共算力平台建设,提升超高速计算能力。发挥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作用,支持概念验证项目和前沿颠覆性项目,前瞻布局量子芯片、光子芯片、类脑芯片等新赛道,促进前沿技术与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创新。

  2.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加速推进算法优化和升级。加快构建深度学习开源框架生态,举办人工智能算法创新大赛,鼓励开发者基于中关村开源框架推动算法创新,共建开源生态。支持自动机器学习、非监督学习、迁移学习等前沿算法研发,支持领军企业建设人工智能开源平台、算法资源库和开源代码托管平台,加快垂直领域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研发,提高创新算法行业应用能力,推动智能算法的优化与升级,加快数字经济智能化创新。

  3.发展5G和传感物联技术,增强数据采集和传输能力。加快网络功能虚拟化、网络切片和多接入边缘计算、自组织网络等5G网络关键技术研发,持续推进短距离无线通讯、基于超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定位、多网络融合等物联网技术攻关,加大对微机电系统、仿生传感、光电传感等新型智能传感技术的前瞻布局。推动通信行业领军企业、研究机构与行业应用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建设5G产业研究院等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围绕芯片、器件、模组和行业应用,开展应用研发和标准创制。举办中关村5G创新应用大赛,深度挖掘5G应用场景,加快5G融合创新场景建设速度和商业化落地进程。

  4.发展信息安全技术,建设数字安全保障体系。积极突破区块链、量子通信、隐私计算、安全态势感知、软件定义安全、安全虚拟化等信息安全前沿技术。加大网络安全领域平台型领军企业培育力度,支持中关村企业与中央企业、高校院所等深度合作,提高中关村信息安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中关村网络安全领域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作用,服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

  5.增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创新供给能力,推出“中关村方案”。围绕国家和各地5G专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政务专网、新型计算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支持中关村领军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共同体,联合推出技术领先、性能强大、安全可靠的中关村系统解决方案。在人工智能、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领域,建立中关村企业目录和技术产品清单。支持中关村企业积极争取各地政府采购和应用示范项目,参与项目建设投资和运营,服务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布局。

  6.推动技术交叉融合创新,积极开辟数字技术新赛道。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推动5G+8K、5G+VR云游戏、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虚拟数字人、卫星互联网、智能驾驶舱等融合创新技术产品商业化进程,发展新业态、做大新市场,培育数字经济新增长点。面向世界前沿科技,聚焦技术突破、产业变革和未来市场潜力,挖掘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和前沿技术创新项目,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新赛道布局,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发展。

  (二)拓展数字经济十大新业态,实现产业引领

  聚焦工业互联网、协同办公、新零售、互联网医疗、智慧教育等十大新业态,发挥中关村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势,提升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供给能力,加速产业数字化发展,不断培育做大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兴业态,持续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1.工业互联网。加强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研究应用,推动工业软件、工业App、工业数据建模、工业智能、数字孪生等重点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加快建设工业芯片创新中心,推动中关村工业芯片产品进入能源电力、轨道交通、市政管网等领域。加快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先导园建设,支持一批由中关村创新主体牵头建设的跨领域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形成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为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2.协同办公。支持实时语音识别、自动翻译、高清视频编解码技术及芯片、智能会议调度管理、内容追溯等前沿技术应用研发。支持即时通讯、远程视频和多人协同等产品创新,构建无边界协同、全场景协作的办公服务和“随时随地”的在线办公环境。鼓励中关村领军企业开放协同办公产品技术接口,带动上下游企业研发多样化特色应用,联合打造下一代智能协同办公系统。加大对中关村协同办公产品的推广力度,构建龙头带动、平台共享、协同发展的产业业态。

  3.新零售。支持中关村企业发挥人工智能、区块链、VR等技术优势,聚焦供应链管理、精准营销获客、沉浸式销售体验和商品配送等环节,为传统零售企业提供新零售升级解决方案,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会员、支付、库存、服务全面升级。建设中关村新零售技术产品创新资源池,支持中关村新零售技术领军企业与传统零售企业、老字号企业等,合作开展新零售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推广云逛街、智能试装、VR逛店、无人物流、虚拟助理等新模式新服务。

  4.互联网医疗。推动人工智能、5G、区块链、物联网、身份认证等技术与各类医疗创新资源和需求对接,支持中关村领军企业围绕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和远程治疗等服务,加强创新应用技术研发。面向在京各类医疗机构,积极推介中关村企业各类技术产品,助推医疗机构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提升互联网诊疗服务体验和诊疗效率。

  5.智慧教育。围绕智慧授课、智慧学习、智慧辅导等教育领域智能化升级需求,支持中关村企业开展教学知识图谱、注意力识别、交互式反馈等先进算法应用开发。加快教育平台、网校、慕课(MOOC)、云直播、云课堂等新兴在线教育模式发展,支持中关村企业研发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新一代教育装备,推动应用示范。支持成立中关村智慧教育产业联盟,建立行业共享共建的教育数据开放平台,提高算法优化迭代能力。实现以数据为驱动、全生命周期提供个性化知识和技能服务的智慧教育新业态。

  6.智慧交通。围绕拥堵疏导、应急管控、路径优化等交通物流行业需求,加强底层技术创新与集成,推动智能决策、信号优化、动态车道、自动驾驶等前沿技术应用落地。支持成立智慧交通产业生态联盟,促进中关村企业积极参与智慧交通应用场景建设,形成场景建设推荐清单和技术支撑资源池。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支持中关村领军企业建设自动驾驶生态体系,整合传感、决策、控制、安全等技术产品,赋能传统汽车制造。发展智慧物流产业,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提升物流系统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实现智能、高效、便捷、安全的智慧交通物流体系,推动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

  7.金融科技。积极突破分布式存储、密码学、共识机制、智能合约、跨链技术、代码审计等关键核心技术,推进区块链、人工智能在数字金融等领域创新应用,梳理重点企业案例,建设全市区块链企业库。围绕供应链金融服务、数字资产交易等领域,加强资源整合,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建设数字金融创新平台,形成分布式生产在全国、模式创新在北京、数字金融服务在中关村的产业生态格局。

  8.智慧农业。聚焦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需求,加强物联网、大数据、卫星通信、遥感等技术集成应用。支持“中关村(平谷)农业科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举办智慧农业前沿创新大赛,吸引企业集聚。发展可追溯服务、直播电商、休闲农业电商、数字乡村旅游等技术,赋能传统农业,提高农业产量,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培育智慧农业新业态。

  9.智慧生活。推动5G、物联网、大数据、计算机视觉等前沿技术赋能日常生活、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探索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加强社区管理和精准防控;发展智慧楼宇、智慧物业、智能安防、智慧环境监测等“智慧生活”综合应用,支持创新技术产品首批应用,提高技术应用落地能力。支持无人配送、线上体验等技术,提升O2O行业智能化水平,提高餐饮、住宿、娱乐行业线上渗透率,满足日常生活个性化需求。举办智慧养老挑战赛,支持可穿戴传感、远程智能监控等技术研发,推出智能适老技术产品,创新智慧养老业态。加快智慧生活技术商业化进程,不断提升全社会智慧生活获得感。

  10.数字文旅。加强超高清视频、5G、VR/AR/MR等技术在文化创意、旅游会展等领域渗透。推动网络直播、短视频、云看展、云旅游等文旅线上服务。推广“游戏+虚拟旅游”“动漫+云上会展”“电影+沉浸式体验”等创新技术应用,构建数字“虚拟文化空间”,带动由虚拟体验形成的周边产品消费。支持建设科技文化融合特色产业园,举办文化科技前沿技术大赛,助力数字文旅发展。推动数字文旅成为疫情后产业发展新增长点,为公众提供丰富的数字文旅产品,刺激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三)建设数字经济新场景,实现应用引领

  聚焦智慧城市、“科技冬奥”、智慧园区等七大场景的智慧建设需求,充分发挥中关村数字技术和企业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促进京津冀应用场景有序建设与开放,以“高含金量”的场景为企业构建模型、迭代算法、积累数据、形成新商业模式提供有效路径,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1.拓展智慧城市应用场景。针对城市更新、城市安防、应急管理、环境治理等超大城市治理与服务需求,推进物联网、5G网络图像传输和处理、超高清视频、综合风险评估、监测预警等领域关键技术开发与集成创新应用,提高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针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等重大项目技术需求,挖掘数字建筑、智慧交通、节能减排等先进技术,加强示范应用,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针对交通智能管理、智慧轨道交通建设等需求,加强北斗导航、自动驾驶、环境智能感知及控制、智能安检与维护等技术在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应用场景中的应用示范。打造广泛连接、快速反应、精准治理的“智慧城市大脑”综合解决方案,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

  2.提升“科技冬奥”智能体验。聚焦“科技冬奥”等重大赛事活动,围绕办赛、参赛、观赛等重点环节,支持中关村企业开展数字孪生、云直播、沉浸式观赛等应用技术研发,形成创新应用案例库。在首钢AI园、冬奥赛区等重点园区和场所,加强智慧导览、高清直播、智能机器人、数字化3D重建等优势技术应用,提高运动赛事场景的智能化体验水平,助力“科技冬奥”建设。

  3.提高智慧园区运营水平。围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产业服务等方面数字化需求,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应用,加强园区数字资源整合。推进5G网络在中关村示范区重点园区实现全覆盖。聚焦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张家湾设计小镇等重点园区,加强自动驾驶摆渡、服务机器人、无人物流小车、智慧停车管理等创新产品应用,加快智能电网、智能楼宇、园区运营可视化等应用场景落地,搭建5G切片网络、工业互联网测试环境等特色服务平台。持续实施生态园区建设,推动高品质生态型、智慧型园区建设。

  4.打造标杆性智能工厂。培育发展柔性制造、云制造、共享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强化柔性化生产能力和数字化基础支撑,支持领军企业建设智能工厂。面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东北地区等重点区域,聚焦传统工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需求,组织中关村企业和产业联盟开展工业互联网万企行活动,搭建智能工厂赋能平台,布局建设一批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推动中关村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等技术和产品在智能工厂示范应用,助推我国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5.推动智慧医院场景建设。聚焦医院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升级关键环节,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等技术与医疗场景深度融合。围绕智慧医疗需求,加强AI医学影像分析、医疗语音识别、医用机器人等医疗辅助技术应用。围绕智慧管理需求,推动智能药柜、医疗用品智能管控等产品落地。围绕智慧服务需求,部署智能导诊机器人、自动采血机器人、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平台等创新服务技术。发挥中关村领军企业作用,构建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开展联合应用研发,不断推出创新应用,提高诊疗效率,提升医疗质量。

  6.支撑智慧民生效能提升。聚焦信息服务、环境治理等智慧社区应用场景需求,支持中关村企业加强身份认证、智慧停车、远程抄表等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构建直达社区居民的信息化平台,提高社区智能化管理水平。聚焦校园管理智能化需求,支持中关村企业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核心技术,构建全面感知的数据化、网络化、协作型校园,提高教学管理能力,支撑智慧校园建设。聚焦流程管理、精准营销、智能仓储等智慧商超升级需求,推动物联网、移动支付、智能体验、客户画像等中关村优势技术在大型商超百货集成应用,助力智慧商超建设。

  7.加强京津冀场景协同联动。聚焦京津冀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造需求,引导支持中关村企业围绕工业升级改造应用场景,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强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工业大数据、数字孪生、智能控制、模拟仿真等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加快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合作,共同构建产业创新生态。聚焦自动驾驶、智慧物流、互联网医疗领域,支持中关村领军企业参与津冀应用场景建设,推动三地标准和准入资格互认,提高京津冀地区创新应用场景互联互通水平。

  (四)培育数字经济企业矩阵,实现集群引领

  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关村数字经济企业集群,支持平台型领军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独角兽和单项冠军企业,精准支持科技创业企业发展,服务数字技术合作伙伴企业发展需求,加快推动行业企业数字化升级。

  1.实施平台型企业旗舰计划。把握数字经济平台化发展特点,在电子商务、生活服务、智能终端、社交媒体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数字经济旗舰企业。支持平台型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上下游企业,聚焦产业应用共性问题和技术短板,建设一批跨行业跨领域的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成立共建共享、优势互补、能力适配、互利共赢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衔接联动以及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发挥北京市创新型企业服务工作专班作用,协调做好企业服务工作,支持平台型企业进一步提升全球影响力,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2.启动独角兽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计划。围绕新零售、数字文娱、智慧教育、AI医疗、车联网等新兴细分领域,加大中关村独角兽和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力度。针对行业和企业发展痛点与难点,增加科研创新支持、完善孵化加速体系、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推动一批具有市场占有率高、竞争优势突出、发展前景广阔的创新型企业成长为独角兽企业和单项冠军,加快支持其做大做强。

  3.加大对科技创业企业培育力度。聚焦数字经济底层技术和相关应用领域创新创业,给予科技型初创企业研发费用补贴,支持开展研发攻关。聚焦工业互联网、协同办公、新零售、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和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等重点场景,遴选一批技术实力强、市场前景好、成长潜力足的初创企业,纳入中关村金种子企业培育工程,给予重点服务和支持。针对相关领域科技型初创企业订单、服务等方面的核心需求,积极动员大企业、孵化服务机构释放订单和服务资源,加强供需信息互通及精准匹配,带动初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4.开展数字经济伙伴培育计划。推动中关村科技企业与传统企业建立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培育一批面向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服务企业和创新应用企业,加速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鼓励国内传统行业龙头企业在京设立企业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和硬科技孵化器,加速传统行业企业云化、平台化、服务化转型,带动行业供应链企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作用,加强企业间交流协作,活跃产业生态。

  (五)优化创新资源要素配置,实现生态引领

  聚焦数字经济发展需求,通过不断地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突破,引导技术、数据、人才、资本、园区空间等关键要素在中关村示范区汇聚交融,持续优化提升政策环境,全力构建最适于数字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

  1.发挥成果转化和创业孵化体系作用。聚焦数字经济,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关村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挖掘和筛选相关领域优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通过有关活动和渠道,促进项目与各分园、企业、孵化器、投资机构、特色园区等进行对接,带动项目在京转化落地。积极推动中关村硬科技孵化器、创新型孵化器聚焦服务数字经济领域初创企业培育,加强专业孵化人才引入,强化专业硬件配套,深化创业孵化、产业链对接、投融资匹配等工作,提升数字经济企业孵化能力。促进成果转化与创业孵化的配合与协同,更好打通数字经济科创企业培育链条。

  2.布局建设数字经济特色园区。以中关村一区多园为载体,充分衔接分区规划和产业定位,优化数字经济新业态、新产业空间分布,统筹建设新零售、智慧教育、智慧文旅等数字经济特色园区,促进数字经济集聚发展。支持中关村特色园区围绕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建立一批中试基地,开展技术集成、熟化和工程化,面向产业提供共享中试等新型服务,提高产业专业服务能力。推进京津冀数字经济产业链协同发展,支持相关主体围绕数字经济研发设计、生产配套等产业链不同环节共建专业园区。

  3.加强人才培养交流。集聚领军人才,吸引国内外顶尖数字人才集聚中关村,继续实施中关村高聚工程等人才工程,巩固中关村顶尖人才优势。鼓励领军企业加强人才培养,开展行业间深度交流,提高数字经济复合型人才供给能力,为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4.创新资本支持方式。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准入条件创新,加快培育数字经济上市企业。充分发挥中关村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成立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子基金。围绕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增加“耐心资本”供给服务,联合市场化专业团队,构建多层次、内容丰富的中关村股权基金体系。支持银行、担保、小额贷款等机构创新融资方式,采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提高风控能力,开展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业务创新,拓展数字经济企业融资渠道。

  (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实现规则引领

  充分发挥中关村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试验田”作用,积极争取符合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和需求的监管政策,创新传统业态按区域、按行业治理的监管思维理念,实施一批精准有效的监管措施,鼓励创新主体、行业组织不断建立健全行业规则,为经济发展注入“数字理念”。

  1.提高数据要素配置流通能力。积极探索数据资源确权、流通、交易、应用开发规则和流程,推动建立健全数据交易治理规则。扩大公共数据开放范围,引导具有公共属性的企业参与数据开放,加强政企数据融合。研究建设中关村数字交易创新平台,围绕数据、技术等数字经济关键要素流通开展试点示范。

  2.创新数字经济监管理念。建立包容审慎监管理念,推动构建符合创新规律的数字经济监管制度和监管治理体系。按照鼓励创新原则,留足发展空间,营造更加开放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研究具有国际影响力、行业公信力的数字经济伦理准则,强化各类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的伦理意识与伦理精神,推动中关村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加强数字经济领域标准创制和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引导企业制定《中关村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公约》,提高行业自律能力。

  3.加强数字经济监管政策创新。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细分领域“放管服”改革力度。围绕新业态新模式带来的细分行业监管服务需求,积极争取在中关村示范区开展政策创新试点,探索制定符合数字经济产业特点与发展需要的监管政策,推动新模式新业态实现监管闭环,以创新监管的政策环境培育新模式新业态。

  4.支持数字经济精准监管和智能监管。积极发展监管科技,探索适用于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的“监管沙箱”措施,提高对创新业务的可控监管能力,降低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监管壁垒。充分运用文本挖掘、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研发大数据智能监察、风险监测评估等创新应用,实现精准监管,持续提升科技化、智能化监管水平。

  5.深化数字经济开放发展。推动中关村示范区在国际化开放发展中全面创新,积极发展数字贸易,打造数字贸易发展引领区。推动中关村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数字基础设施、技术联合攻关与创新应用等国际合作。深化国际创新交流合作,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国际协同创新集聚区,推进与国际创新先进区域交流,共同设立创新中心、孵化器等创新载体,加强数字贸易领域技术转移、技术及标准对接、人才培养等合作。精心筹办中关村论坛,广泛邀请国内外顶尖学者和行业专家,将中关村论坛打造成国际化、国家级、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

  三、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

  充分发挥中关村示范区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坚持部市区三级联动、多部门协作、各创新主体参与,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联合市相关部门、各相关区政府,共同做好顶层设计和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调动各企业、相关机构积极性,广泛参与、共建共享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成果。

  (二)集聚创新资源

  支持各分园共同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中关村集聚。加强技术、数据、人才、资本等要素“横纵协同”,做好与数字经济平台企业、联盟、高校院所、创投机构等资源主体沟通衔接,在项目谋划、市场推广、创新合作等方面加强协作。支持相关研究机构与重点企业合作,强化数字经济智库机构建设,为中关村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三)加大资金支持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大数字经济关键领域重点平台、重大项目以及各类试点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落实各项金融支持政策,保障数字经济企业良性发展。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资金等社会资本作用,满足企业发展多元化融资需求。

  (四)加强督办及宣传

  加强督查督办和项目评估,坚持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按照重点任务分工梳理项目清单,制定任务台账和项目台账,强化落地实施。加强政策解读与宣传引导,深入挖掘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营造良好创新氛围。

  四、附则

  本《行动计划》由中关村管委会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三年。

【相关解读】

解读:《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数字经济引领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


话:010-69804882

邮箱:dulinyao@ant-brother.com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莲石湖西路98号院5号楼703室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18600320602
- 客服1
- 客服2
客服微信二维码
本站已支持IPv6 技术支持: 科创云建站平台 | 管理登录
seo seo